您当前所在位置:职场资讯 >浅谈:互联网+时代外部驱动下,教师未来发展怎么样?
发布时间:2020-07-13
来源:
作为教育信息化现阶段主要形态的互联网教育,如何在社会和历史的大变革中推动传统教育理念的更新、变革和重构?
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,互联网去中心化、分散化、平等性、交互性、共享开放等特征正深刻地影响并颠覆和改变着传统教育教学的理念、思维和方法,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构建的学习生态圈中,对创造性和智慧性的要求越来越高,教育在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下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终身化,学习越来越个性化和泛在化;
教师的角色必然要围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重塑,但绝不会消失,而是在教育变革中承担更重要的使命,由知识的二传手转变为培养质疑和创新精神的引路人,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关键力量,成为互联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主体,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
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除包含自主性(自主发展)、阶段性(发展阶段论)、情景性(教师知识的获得、能力的发展要在具体的学习、教学、研究的实践环境中进行,脱离了教学研的具体情景,教师的知识无法获得,能力无从提高)、多样性(复杂性)等以外,还要结合“互联网+”时代的背景并考虑外部驱动与自主发展统一取向的特点。
01.跨学科、专业融合性
“互联网+”具有跨界融合的特征,这种特征迁移到教师专业发展领域,就表现为跨学科、专业融合性。跨学科、专业融合性要求教师不局限于自己的学科、专业,打破学科、专业的界限,在不同的学科、专业领域中广泛学习,拓展教师专业发展空间。
02.教育创新驱动性
“互联网+”具有创新驱动的特征,这种特征迁移到教师专业发展领域,就表现为教育创新驱动性。“互联网+”时代的教师要以创新驱动图发展,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专业发展模式,勇于实践STEAM教育、创客教育,实现教师专业的创新发展。
03.教育生态开放性
“互联网+”时代,O2O 教育生态圈、“互联网+教师培训”教学生态、创客教育生态、智慧教育生态环境等多样化的、融合的教育生态环境获得建设和发展,教育生态将更加开放。
04.外部驱动与自主发展取向统一性
由于“补短”取向、理智取向以及技术理性价值取向的影响,长期以来外部驱动(如进修、访学、培训等)的教师专业发展受到重视,教师“被发展”现象严重。“互联网+”时代,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增强,内部驱动(如自主学习、教学实践与反思、教学研究等)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。但是由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存在放任自流、职业倦怠、自身能力局限性等问题,单纯教师自主发展也不能保证教师专业发展的质量。因此,“互联网+”时代外部驱动与自主发展取向要统一。
01.在互联网时代,知识取向的教学可能会被技术所取代
如果教师只是知识的代言人,那我们完全可以采用慕课的方式,找全世界最优秀的文学家教语文、最优秀的数学家教数学,最优秀的物理学家教物理、最优秀的历史学家教历史……哪怕有人会说,这些专家不一定擅长教学。那我们也可以集中最优质的资源进行教学技能培训,或是在同类型专家中寻找一个既有渊博知识又有教学能力的人,这些想必都不是难事。
02.在互联网时代,谁学得更快,谁就是老师
过去,教师作为年长者,凭借年龄优势在特定的文化系统中通过学习和日积月累的经验,比年轻者知道得更多。今天,年轻者通过网络或其他技术手段,有可能比年长者知道的更早、更快、更全面。实际上,相对呈指数增长的海量知识而言,“专家”和“新手”之间的距离被不断缩小,后来居上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常态。谁学得更快,谁就是老师。
03.在互联网时代,“知识就是力量”将被改写
在互联网时代,所有人都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取所有可以公开的知识,每个人能获取到的知识都是一样的,不存在明显差异,如何发现知识、精选知识、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加重要。知识将不再是唯一的力量,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力量,创造力、想象力、价值观、个人品质等将重获生机,在教育中拥有与知识同等重要的地位。
01.未来教师要成为“读懂学生的分析师”
过去,全班学生用同样的时间,学习同样的内容,并试图达到同样的标准。所以在教学中,教师更多是把学生视为班级中的一员,而非独特存在的个体,于是,总有一部分学生“吃不饱”或“吃不了”。
随着“互联网+教育”的兴起,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正在重塑教学流程。未来,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时间,学习不同的内容,达到每个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,这从根本上对强调步调一致的传统教学发出了挑战。
尽管“互联网+教育”还处于探索阶段,并不成熟,但发展趋势已经非常明显。以翻转课堂为例,它的最大优势不是教学流程的翻转,而是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。
(1)学习时间可以选择
在课前学习时,学生要观看微课,有的学生能力强,看一遍就懂了,有的学生能力稍弱一点,可能就要多看几遍才能掌握;
(2)学习内容也可以选择
宁夏有位老师在开展翻转课堂时,给学生提供了不同难度的微课,每个微课生成一个二维码,放进学习任务单,学生扫一下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学习;
(3)教学过程也可以选择
教师利用技术手段分析学情,根据不同学情开展差异化教学。北京有位老师根据学生的能力,把全班学生分为不同层次,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。课堂时间没有变化,但教学过程发生了很大变化,每个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,实现了大班额条件下的个性化学习。
所以,教师要想在“互联网+教育”中获得成功,就不能只做“教学的师傅”,更做读懂学生的“分析师”。未来教师要成为最懂学生学习需求的人,这才是教师职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02.未来教师要成为“重组课程的设计师”
长期以来,教师只有选择怎么教的权利,而没有选择教什么的权利。教师的任务就是将教材内容“原汁原味”地传递给学生。这种做法带来的直接后果是: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综合创新能力不强,知识结构单一,知识面狭窄,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。
中国学生在国际奥赛中屡屡斩获各学科的“单项冠军”,但却在综合实力比拼中表现不佳,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、创造能力等。面对不断变化、愈加复杂的未来社会,只有提供适合每个学生的课程,才能真正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。
过去,学校只能为学生提供非常有限的课程,如同一个资源贫瘠的“课程小卖店”。未来,学校将进入到课程生产的丰富时代,开设多种多样的课程,打造一个资源充足的“课程大超市”。学生以“消费者”的身份进入,并在“导购员”教师的引导下,结合自己的爱好、兴趣、需求、能力等来自由挑选适合自己的课程组合,获得专属的“课程清单”。
这就要求,教师不仅是课程的使用者,更是课程的创设者。一个好的教师,往往是一个好的课程设计师,重组课程的能力将成为未来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。
03.未来教师要成为“联结世界的策划师”
一直以来,教师资源历来是高度私有化的,尽管每位学生都希望享受到最优质的师资,但由于优质资源的稀缺性,注定只能被少数人所垄断。现在,这个局面正在发生改变,互联网打开了学校教育的围墙。未来,学校将会更加开放,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,采用O2O模式来办学,让学生走出课堂、走进社会,享受社会上优秀的教育资源。
在这种背景下,教师必须把目光从狭小的教室转向广阔的世界,挖掘外部社会一切有利的教育资源,把最好的教育资源引向学生。未来的教师一定要成为“联结世界的策划师”。
(1)任何有专长的人都能成为教师
通过校内外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,课程的提供者不仅仅是教师,也可能是农民、医生、商人、工程师、运动员、社区工作人员等。
英特尔曾经发布过一个“未来课堂”的视频,描绘了未来的教学场景,教师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,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学习与桥梁相关的知识。看完这个视频,最打动我的不是那些炫目的新技术,而是一个并不起眼的教学细节:当学生反复尝试也无法做出符合承重要求的桥梁模型时,授课教师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和一个工程师做了现场连线,工程师直接参与到课堂中,对学生制作的桥梁作品进行指导,并最终获得了成功。
实际上,对于每个教师来说,当你的课堂教学质量越高,你就会感到越力不从心。因为学生可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教师的水平,他们进入到一个连教师都未曾涉猎的领域,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善于借助技术的力量,联结外部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,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,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。
(2)把世界打开,让孩子进来
过去,教材是学生的世界;现在,世界是学生的教材。学校应该带着学生走向社会,走向生活,社会应该向学生打开,接纳他们,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成长服务。
职场资讯推荐